您的位置: 首页 >> 健康管理 >> 详情

警惕中药的“苦寒败胃”

发布时间:2023-12-14作者/来源:

中药历来以药性平和、毒副作用小著称,但是药三分毒,中药也有不良反应。苦寒类中药作为中医临床实、湿、热等证型中使用频繁的一类药物,“苦寒败胃”这一不良反应也较常见,给不少患者造成了困扰。

一、什么是苦寒败胃

苦寒败胃是指因久服、过服、误服苦寒中药,引起食欲降低、腹胀、腹泻、便秘等消化道症状的一种现象。苦寒之败胃,一方面是苦味药的耗伤胃阴,另一方面是寒性药的损伤脾阳。使用苦寒药更易损伤脾胃阳气,从而导致脾胃虚寒弱,因此使用时需特别小心。

那么,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,苦寒败胃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呢?

二、苦寒败胃的生物学基础

1.损伤胃肠黏膜屏障。研究表明大黄成分(番泻苷A)会破坏肠壁结构、损害肠道黏膜,进而促进病原体对机体的入侵。

2.胃肠激素分泌失衡。生龙胆草可以降低胃黏膜中胃动素、前列腺素E2含量,促进胃泌素生成,导致平衡被打破。

3.胃肠运动异常。苦寒中药对胃肠运动呈现双向作用:黄连、黄柏等可延缓胃肠运动,降低小肠推进率、胃排空率,从而导致腹胀、便秘等;大黄、栀子等可促进胃肠过度运动,加速胃排空等,从而导致腹痛、便溏等。

4.肠道菌群紊乱。长期服用大黄可通过抑制肠道产丁酸菌、促进疣微菌相对丰度,引起结肠损伤。

三、常用苦寒中药

大黄: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逐瘀通经,利湿退黄。

黄连: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

黄芩: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
黄柏:清热燥湿,泻火除蒸,解毒疗疮。

栀子:泻火除烦,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;外用消肿止痛。

防己:祛风止痛,利水消肿。

苦参:清热燥湿,杀虫,利尿。

龙胆:清热燥湿,泻肝胆火。

山豆根:清热解毒,消肿利咽。

番泻叶:泻热行滞,通便,利水。

冰片:开窍醒神,清热止痛。

瓜蒌:清热涤痰,宽胸散结,润燥滑肠。

四、服用苦寒中药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时,应该如何处理?

1.合理调整药方,制约药物苦寒之性

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调整药方,如可加入生姜、大枣可以辛温佐制,制约苦寒重镇之药;亦可在药液加入少量具有温胃止呕的姜汁,或在服药后再服一些姜汤。另外,方中加入牡蛎、瓦楞子、海螵蛸等具有制酸止痛功效的中药,可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。

2.调整服药时间。

在确保药效不受影响的前提下,建议在饭后半小时服药,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。

3.调整服药方式。

建议在服用药物时,可以选择温服、小口或站立的方式,这样可以减少中药对胃的潜在伤害。

4.调整药物剂型。

采用丸剂不仅有助于延长药物效果,还能减少汤剂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,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,适合慢性病患者使用。

通常:苦寒药引起的胃部不适,可以通过调整药方、服药时间、服药方式或剂型改善。如调整后未见明显改善,或患者不良反应特别强烈,建议停止用药,并立即就医治疗。